莊子說:「幸福與金錢無關,與內心相連!」
		                            
		                        人生中的一些事情,
 一些結果是自然而然的。
泉水乾了,
 坑洼裡的小魚相互吐著唾液維繫生命,
 這樣的活法是沒有希望的。
以莊子的見解,與其如此勉強地活在一起,
 還不如自由自在地隨流到海裡,彼此相忘於江湖。
在《莊子·馬蹄》中,
 莊子借講馬錶達了自己關於幸福的觀點:
 馬這種動物,蹄子可以用來踐踏霜雪,
 毛可以用來抵御風寒,
 餓了吃草,渴了喝水,
 性起時揚起蹄腳奮力跳躍,
 這就是馬的天性。
即使有高台正殿,
 對馬來說也沒有什麼用處。
等到世上出了伯樂,
 說:“我善於管理馬。”
 於是用燒紅的鐵器灼炙馬毛,
 用剪刀修剔馬鬃,鑿削馬蹄甲,烙制馬印記,
 用絡頭和絆繩來拴連它們,用馬槽和馬床來編排它們,
 這樣一來馬便死掉十分之二三了。
餓了不給吃,渴了不給喝,
 讓它們快速驅馳,讓它們急驟奔跑,
 讓它們步伐整齊,讓它們行動劃一,
 前有馬口橫木和馬絡裝飾的限制,
 後有皮鞭和竹條的威逼,
 這樣一來馬就死過半數了。
一匹馬,
 當它在天地之間自由馳騁,
 沒有被人類馴化的時候,
 它就是幸福的,
 一旦有伯樂想要馴化它,
 那馬就不會再有幸福了。
沒有被馴化的馬的幸福就是莊子所說的相對幸福。
莊子告訴我們,在這個世界上,
 一個人可能沒有各種各樣的權利,
 但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
 每個人也都有幸福的可能,只要你願意。
幸福離你並不遙遠,
 只要你能夠順應本性去生活,
 少一些機巧之心,多一些安逸自由,
 你就是幸福的。
甚至連絕對幸福,
 只要你肯去追求,
 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可是生活中,
 很多人往往處心積慮地追求幸福,
 他們認為幸福就是金錢,
 美宅,華服,美食,
 結果往往追逐了一輩子,
 還是沒有找到幸福的所在。
人性的一個弱點,
 便是總覺得他人手中的比自己擁有的要好:
 別人穿哪款衣服自己也要東施效顰;
 別人在大城市買房子,自己也要往城裡鑽;
 別人家財萬貫,自己就無所不不用其極地攫取財富。
總認為像別人那樣才是幸福,
 因此努力追求像別人那樣。
當百姓的有時會以為皇帝的生活是最奢華最幸福的,
 恨不得自己成為安坐在寶座上的天下至尊,
 彷彿那才是幸福,殊不知幸福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幸福沒有特權,
 每個人都能夠獲得幸福,
 幸福不在具體的事物之中,
 它存在於你看待萬物的內心之中。
如果你看待幸福的態度不正確,
 即使置身於幸福的環境中,
 你也會離幸福越來越遙遠。
如果只看到別人外在的幸福,
 就輕率地判斷別人超越了自己的幸福,
 那麼幸福將毫不猶豫地離你而去,
 很多人感覺不到幸福的原因正是在於盲目地悲嘆自己的處境。
我們覺得不幸,
 不是因為自己住的單間房,
 而是不滿意、看不慣租房過日子的自己。
幸福和不幸在於自己的心態,
 也就是怎樣看待現在的自己。
幸福人生就是我們原生態的生存現狀,
 把痛苦和不幸的標準放在別人的身上,
 並不能使我們快樂。
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
 世上的每個人,
 只要願意,不必捨近求遠,
 就能獲得幸福,
 這就是莊子給予我們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