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隨意評價人,是修養;不活在別人評價裡,是修行!收斂嘴舌,你會活得更高級!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先做好自己,
 認清自己,不要隨意去評價別人。
評價別人很容易,認清自己卻很難,
 你在評價別人的同時,別人也會在背後評價你。
如果,
 你沒有經歷過像別人一樣的人生,
 就不要談什麼感同身受,
 就算你有相同的經歷,你也最好別去評價。
課堂上,
 教授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
 一艘遊輪遭遇了海難,船上有一對夫妻,
 好不容易來到來救生艇前,
 但是只剩下最後一個位子了。
這時候,
 男人把女人推向了身後,
 自己跳上了救生艇,
 女人站在逐漸下沉的大船上,
 向離開的男人喊了一句話。
教授突然停了下來問大家:
 你們猜一猜,女人說的這句話會是什麼?
 我恨你,我真是瞎了眼了...
教室裡群情激憤,
 都在謾駡這個在生死時刻
 拋下妻子獨自逃生的男人:
 大混蛋,世紀渣男,自私的狗 ...
 一個女生站起來,對教授說,
 妻子可能說的是,照顧好我們的孩子。
教授感到很吃驚,
 這妻子確實說的是這句話,
 就問女學生,你是怎麼知道的?
她說,我沒聽過,
 但我媽媽在去世前就對我爸爸這麼說。
教授繼續講起了這個故事:
 輪船沉沒了,男人獨自帶大了女兒,
 多年後因病去世。
他的女兒在整理其遺物時,
 發現了一本父親的日記,
 原來當時這個妻子已經身患絕症,
 男人帶著她去環遊世界,
 卻不幸遭遇了海難。
這個男人在日記中寫道:
 我多想和你一起沉入海底,
 可是我不能,為了女兒,
 我只能讓你一個人長眠在深深的海底。
很多時候,
 人與人之間隔了一塊透明的玻璃,
 我們以為自己看得清楚, 但其實看到的只是表像。
不隨意評價別人,
 是一種修養
曾被時代週刊評為 100 名
 影響世界人物之一的韓寒說:
 如果你不瞭解,就請你就閉嘴,
 你永遠不知道別人經歷過什麼;
 如果你瞭解,那你就更應該閉嘴。
可惜,我們總是習慣去評價一個人,
 貼標籤,卻忽略了我們不曾身在其中,
 根本做不到感同身受。
在地鐵裡,
 一個年輕的女孩不給
 站在一旁的老太太讓座,
 你心裡想:這女生真自私,
 沒有愛心,一點都不懂得尊敬老人。
你不知道她剛和相愛五年的男友分手,
 心如死灰,完全處於放空的狀態。
你更不知道,
 她平時是一個樂於助人、心地善良的。
世有萬像,人有千面,
 往往你看到的並非是真相。
我一個很要好的哥們,
 人很帥氣,
 氣質儒雅,
 高高瘦瘦的,
 他老婆與他站在一起,
 看上去並不般配,
 因為她很胖。
很多人看到這樣的組合,
 會立馬跳出一個念頭:
這女的家裡應該很有錢吧,
 不然這麼帥氣的男生怎麼會看上她。
事實的真相是,
 我這哥們和他老婆是高中同學,
 高二開始談戀愛,那時候的她人很瘦,
 皮膚白淨,才子佳人。
兩人報考了同一所大學,
 但可惜沒能如願。
大二的時候,
 她生了比較嚴重的病,
 吃了一年多的藥,
 因為吃藥,體重爆增。
且她家裡沒錢,
 很普通的家庭。
別人的人生到底發生過什麼,
 經歷過什麼,你根本不知道,
 所以請不要隨意地去發表意見,
 去評價。
不輕易評價一個人,
 這份修養裡藏著成熟和包容。
不活在別人的評價裡,
 是一種修行。
曾有一個畫家請人指出他新作的缺點,
 結果被貶低得一無是處;
第二天,
 他又請人指出這幅新作的優點,
 結果被誇得十全十美。
這世界,
 永遠有人欣賞你,
 也永遠有人批評你,
 而你安心畫好自己的畫就好,
 不活在別人的評價裡,
 這是一種修行。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活法,
 不同的人生節奏、處世態度、價值追求。
更重要的是,
 被評價的人千萬別受到流言蜚語的影響,
 活在別人的評價裡,
 這是一種很差勁的人生。
活著是一場修行,
 層次高的人,
 往往更專注做自己,
 當然也不會隨意評價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