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姐姐容易被欺負、小丸子則更奸詐?:出生順序真的能決定孩子的性格嗎?
		                            
		                        許多家長會發現,明明寶寶都是同個媽生的,
 為什麼兄弟姊妹之間,性格卻完全不一樣呢?
來自美國的心理學家Kevin leman就曾表示:
 教養方式不同,出生順序不同,就會造成孩子性格和情商不同。
正如老話所講“老大傻樂、老二奸詐,家家有個壞老三”!
 難道出生的順序,影響到的,真的是一個人的人格與智商嗎? 
01
 古語有云:龍生九子,子子不同。
 孩子不同的出生順序,在家裡的責任感、
 家庭地位就完全不同,這也注定了有不同性格養成。
往往第二個孩子會比第一個孩子在人際交往和智力發育方面都早熟。
前段時間有一篇文章,叫做《為什麼老二比老大精》,
 文章的作者正是一名寶媽,她就“親身經歷”了老二比老大“精”的場面:
 週末的時候,我在廚房做飯,老大和老二就在客廳玩。
 聽著外面一副和諧的「表象」,我還是忍不住在門口偷看幾眼。
可沒想到,竟見證了老二「戲精」的一幕。
 老大在擺弄自己的機器人,老二伸手就搶。
突然,老二一伸腿踢了老大一腳,
 老大生氣極了,不僅死抱著玩具,還要回踢還擊。
可沒想到,這時二寶緊接著一個「假摔」,眼淚就飆了出來,大喊:
 媽,姐姐絆我。
姐姐一回頭,正和我目光相遇,而她的腳也正好落在妹妹腿邊。
 若不是看到了「前情提要」,真是要以為姐姐欺負了妹妹。
 不可否認,出生順序的確對性格有一定的影響。
但像上面說到的這種情況,難道僅僅是性格原因,
 不是兄弟姐妹為了爭奪父母的愛和關注而做出的表現嗎?
實際上,在很多孩子身上都有一種現象,叫做“抗同一性”。
它指的是在多子女的家庭中,為了取得父母的關注和喜歡,勢必會進行爭寵。
 所以當老二發現做出與老大相反的行為時,更容易會獲得關注,
 他就會做更多和哥哥姐姐不一樣的行為。
比如很多家庭有這樣的情況:
 如果第一個孩子成績優異、勤學苦讀,
 那第二個孩子往往很容易變得懶散墮落。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一個爸媽生的孩子,性格卻不一樣。
02
 2015年,伊利諾伊大學心理學教授進行了一項
 “出生順序和智商、人格間關係”的研究調查,
共有37萬7千名志願者參與,最後得出的結論是:
 家中最大的孩子智商最高,
 但是家中不同出生順序的孩子智商之間的差異非常小,
 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人格方面也有差異,最大的孩子顯得更加外向,
 更負責,性格更隨和,焦慮程度更低。
 但是,這個差異也和智商差異一樣,非常小。
最終心理學教授認為:這次研究傳遞給我們這樣的信息——
 出生順序和孩子的智商以及人格沒有顯著的關係。
那為何不同序位之間的微妙區別,
 卻會深深影響著我們的性格和命運?
 因為每個孩子在家庭中出現的順序不同,受到父母的關注程度不同,
 在家庭中的角色不同,自然就會形成性格的差異。
Kevin Leman 還在《出生順序》一書中也說過:
 父母花費大量的時間與他們最大的孩子一起閱讀和玩耍,
 但是隨著其他孩子的出生,這種時間會逐漸減少。
初為人父母總是更緊張,更願意多嘗試,所以第一個孩子
 往往會得到父母更多的精力和關注,可是到了第二胎或第三胎,
 很多標準都降低了,重視程度也沒第一個孩子高。
所以有時候,真正影響孩子性格的因素,更多還是父母
 對孩子的態度和傾注的關愛,出生順序本身不具有意義。
03
 既然出生順序無法改變,那麼其帶來的影響是否能削弱呢?
 一位兒童心理學家曾說:“出生順序或許有影響,
 但這個影響效果較為短暫,而且只限於家裡,當孩子出門以後,
 他在和別人交往的過程中,就能逐漸消除這些影響。”
所以,家長只需在平時的家庭環境中註意,
 就能更進一步減少家庭中出生順序帶來的差異。
●1、對於老大,家長應該更明智的去理解和教育,
 幫助老大遠離完美主義,避免過度的壓力。
●2、對於中間的孩子,應該留給他足夠的空間,
 避免受擠壓的痛苦,實現自我價值。
●3、對於最小的孩子,家長應該避免過度驕縱帶來的後果。
說到底,就是讓孩子在和諧的家庭氛圍中成長,
 給夠每個孩子足夠的理解和尊重。
小編其實覺得:
 教育的原則,最主要部分就是:小朋友開心就好,"管"可以少一點。
 之後,盡量保持在平和的情緒上,一個平和的情緒
 才能和一個自由的寶貝相互影響,媽媽優雅,寶貝快樂
 才能給孩子一個最好的教育。
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溫暖、積極、正面的期許,變得更有自信、更有力量,
 或許,這才是為人父母的最高級智慧,也是孩子性格長成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