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3種巨嬰行為」必須戒除!職場不是你家,想討拍就滾回家!
 
		                            
		                         
 最近,
 有一個故事在網路上引起眾人熱議,
 讓許多人都開始反思,
 自己生活周遭是否真的有這種「巨嬰」,
 存在於職場上當中?
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名應屆畢業的女孩準備進入公司實習,
 但不知道是不是和她的想像有出入,
 覺得同事很冷漠,
 比如同事去吃飯沒有喊她、
 讓她幫忙買下午茶,
 卻沒有幫她點一份,
 這些事都令她感到委屈不已...
原來在她的認知裡,
 認為同事之間一起吃飯,
 和一起上廁所是理所當然的事;
 同事們要訂下午茶時,
 也應該主動邀她;
 同事之間聊明星八卦時,
 也應該主動拉上她一起聊,
 她說「自己被同事們忽視了」!
其實,
 她就是典型的「把職場當作學校」,
 以為同事就像同學一樣,
 但忘了這是工作、拚搏未來的地方,
 大家不是來交朋友的。
很多時候,不是同事刻意冷漠,
 而是各自有各自的工作,
 根本無暇關心別人的心理,
 如果不能鍛煉出一顆強大的內心,
 遇事不去反思總結,
 而是抱怨和委屈,
 就很可能會成為一名職場巨嬰!
職場中,最令人害怕的,就是下面三種職場巨嬰...
1.「我甚麼都不想說!」
這種人,在職場上就像一個悶葫蘆,
 有什麽要求都不說,有什麽意見也不提,
 遇到事情後只會憋在心裏,
 擔心說錯話或做錯事。
就像上面提到的畢業生,
 抱怨同事去吃飯時沒有叫她,
 點下午茶沒有她的份,
 聊新偶像時也沒有帶上她。
吃飯沒有喊你,
 你可以提前跟旁邊的同事,
 友好地打聲招呼,
 讓她吃飯時記得叫上你;
 同事在聊新偶像時,
 你也可以主動加入話題。
你沒有提,別人也不知道,
 更不會去主動關心,
 或許當你主動一次,
 你就會發現,
 也許同事間的距離,
 並沒有你想的那麽遙遠!
在職場上,
 悶不吭聲並不能發大財,
 你的訴求,
 只有表達出來才能被別人知曉。
  
2.「我甚麼都不會!」
有一種人,最喜歡做的事,
 就是自己什麽都不做,
 張口就向別人求助,
 江湖人稱——伸手黨!
明明可以在網上隨便搜索到的問題,
 但偏要問你;
 毫無責任心,自己份內的任務,
 卻以「我不會」為借口,
 將任務推給別人,
 或理直氣壯地向別人索要勞動成果。
如果什麽事情都需要問人,
 網路搜索引擎是幹什麽用的?
 如果什麽事情都要別人幫你做,
 那又有什麽理由留著你?
職場上,
 別人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
 如果別人把你的工作都做了,
 那你離下崗也不遠了!
3.「喔~我的心碎了!」
職場上,有一種員工,
 擁有著一顆玲瓏剔透的玻璃心,
 明明是正常的工作上的交流,
 提出意見或建議,
 他們卻理解成是對他的人身攻擊,
 稍微提出一點嚴格的要求,
 他就認為是在針對他,
 心靈脆弱,一碰就碎!
職場不比校園,
 不會像一座象牙塔呵護你,
 也不會像家庭一樣成為你的港灣,
 職場是奮鬥的地方,
 在這裏,你也許會遭受冷眼、
 委屈和批評,這些都會讓你痛苦。
但世界上所有的成長,
 都是伴著痛苦的,
 如果你不能將成長過程中的陣痛,
 內化為自己的食糧,
 那麽也將難以獨當一面 !
歌手萊昂納多·科恩說過:
 「萬物皆有裂縫,
 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請打碎自己的玻璃心,
 不要害怕職場上的批評,
 因為玻璃心碎掉之後,
 才能長出一顆鋼鐵般的心臟!
在電影《穿著高跟鞋的惡魔》中:
 剛畢業的安迪成為時尚女魔頭米蘭達的助理,
 米蘭達對工作一絲不茍的要求,
 使安迪感覺自己受到了職場霸淩。
她向設計師道格傾訴,道格卻對她說:
 「辭職好了。
 我可以在五分鐘內,
 找到一位非常想要這份工作的女孩頂替你,
 你根本沒有努力...」
 安迪自認為的努力,
 其實只是抱怨,
 她沒有使出自己的全力。
在被嚴格的上司批評時,
 卻對他人說不是自己不努力,
 只是上司討厭自己..
進入職場,就要習慣職場的規則,
 在這裏,不會有人輕易包容你的錯誤,
 我們能做到的,
 就是盡最大的力,犯最少的錯誤,
 努力吧,
 別讓自己成為別人眼中的職場巨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