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兩性

你們分手的原因真的是因為個性不合嗎?其實是因為「這四種問題」才害了你們分手!

{DM_AfterTitle}
{DM_Content}

 

分手的理由里“性格不合”可以排在首位。

 

作為一個谘詢師,我的谘詢經驗里面,最常聽到的分手原因也是所謂的“性格不合”。

 

 

“他太強勢了,從來不讓著我,而我就是一個缺安全感的人啊。”

 

“他是個宅男,我是個不出門就會死星人。”

 

“她要求太多了,太依賴人了,我性格很獨立的,受不了這樣粘人的人。”

 

 

為什麼分手的理由大部分是 “性格不合”?

 

首先,我們要解決一個問題:你真的了解你的性格嗎?

 

我們經常籠統的認為親密關係里問題產生的原因是“性格不合”。

 

那性格到底是什麼呢?

 

性格的拉丁文是Pesona,是面具的意思。心理學家榮格提出了一個人格面具的理論。

 

一個人的人格好比是面具,我們在不同的場合會表現出不同的形象。我們像是帶上不同面具一樣,而人格就是這些面具的總和。

 

我們經常在現實生活中隻看到了對方的一面,就非常草率認為這一面能代表他的性格。反之,對方看到我們的一面,就認為這是我們的性格。

 

其實,性格是一個非常整合統一的,穩定的,不管時間空間,都會顯現出類似的心理特征和行為模式。

 

有時候我們可能不自覺的就在另一半面前展現出自己都不知道的一面,就像榮格的人格面具,當我們在沒有覺察的時,我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因為我們總是誤讀和被誤讀性格,才造成所謂的“性格不合”。

 

如此,親密關係總是沒有辦法穩定又長久。

 

 01 

什麼樣的性格才不合?

影響親密關係的4種性格類型

 

我們總希望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個人,能長長久久的走下去,什麼叫做適合?首先你要知道自己和對方的性格是什麼類型。 

 

性格特質與愛情樣貌有著密切關係,不同性格的人對於親密關係會有不同的評估,這種評估導致我們的行為,最終影響親密關係。    

 

性格到底能分為幾種?

不同性格的人又有什麼特性?

他們在親密關係中會表現出何種優勢或劣勢?

不同性格的人在親密關係中最應該注意什麼?

336x280

 

今天我們從這幾個維度談一談。

 

(1)社群主義者

 

社群主義者的特點是穩定負責,在愛情關係中忠實顧家,十分符合華人傳統的家庭價值觀。典型說來就是“妻子賢妻良母,先生可靠顧家”。

 

考慮結婚對象的時候,人們往往覺得社群主義者很靠譜,至少會讓未來生活比較穩定。

 

然而社群主義者在親密關係中存在自己的問題。

 

“他不管怎麼找話題我都會覺得無聊,他想盡一切辦法參與我生活的每一分鍾卻和我交流永遠停留在最淺的層次。拒絕談論任何對生活對人生的想法,覺得這是裝逼。”

 

一位知乎上的匿名發言人覺得自己受不了這種“畢業以後進個還不錯的公司有個正當職業娶個老婆安靜的做個上班族,有錢就過好點沒錢就擠地鐵然後熬資曆升職加薪到五十歲退休,一眼就能望到頭的平庸人生”。

 

社群主義者在親密關係中最大的劣勢是:他們常常會讓人覺得有點無趣,做事一板一眼,有點按部就班,尤其是在戀愛時缺乏吸引力。

 

如果你是社群主義者,可以考慮在關係中多注意細節,在穩定負責的基礎上多重視對方的感受。除了你認同的穩定,去看看新的可能性,了解對方的需求,勇於嚐試。

 

如果一個社群主義者遇上了一個理想主義者,要好好相處的話,社群主義者可以嚐試多去涉獵,或者是去聆聽一些跟理想主義者契合的一些話題。 

 

而且社群主義者跟理想主義者在一起也有好處。社群主義者能夠去了解和配合理想主義的人,讓理想主義者稍微落地一點,給他更為安定和穩固的力量。

 

(2)現實主義者

 

現實主義者的特點是樂觀大方又有行動力。這樣的人在愛情關係里面通常特別迷人。他們想到什麼就做什麼,跟他們在一起通常非常有趣。

 

拖拖拉拉的感情對他們來說比較難接受,所以他們很可能閃婚,但也可能一直不結婚。

 

 

 

“他每天晚上都出去玩到12點以後才回來,那麼愛玩,遲早出軌……”

 

“她喜歡到處旅行,每個節假日都出去玩,結婚後會不會還是這樣?能承擔一個女人的責任嗎?”

 

 

對現實主義者來說最大的問題是:他們很難安定下來,找到一個可以結婚的伴侶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一件太重要的事情。他們更關注每一個當下,每一個美好的瞬間。跟他們在一起就像坐雲霄飛車一樣,所謂浪子就是如此。

 

自由是他們最重視的事情,所以現實主義者很容易遇到的感情衝突是:對方想穩定的時候,他還不想穩定下來。 

 

而且現實主義者會花錢追求一些享樂,當兩個人在一起或是論及婚嫁時,就會產生很多問題。

 

如果你是現實主義者,希望你能夠嚐試著建立一段長久穩定的關係。

 

如果現實主義者遇到理想主義者,又會怎麼樣呢?金庸筆下的郭靖與黃蓉就是一對經典的現實主義跟理想主義的組合。

 

336x280

郭靖是典型的理想主義者,他熱愛國家,講究大是大非,重視道德情義,願意為了大義犧牲自己。而黃蓉呢?刁鑽聰明,鬼靈精怪,屬於帶給人歡樂的現實主義者這個類型。在這個組合中,郭靖會非常享受現實主義者黃蓉給他帶來的新鮮感受。

 

(3)理想主義者

 

理想主義者非常溫柔熱情,而且感性,對伴侶也具有奉獻精神,很想要去尋求那種完美的另一半,所謂“命中注定的那個人”。

 

我的一位朋友就是典型的理想主義者。黃金單身漢,但一直不停地換女朋友,沒辦法定下來。他40歲生日那天跟我說,“我真的好想好想在一個穩定的關係里面,我真的好想結婚好想要建立一個家庭,為什麼總是沒有辦法找到這樣子的一個人。”

 

我覺得問題在於:他希望他的另一半要符合ABCDEF等等條件,如果沒有符合的話,他會想要不斷地想去改變對方,或幫助對方變得更好。

 

理想主義者在愛情關係里對對方的標準太高,所以才一直沒有辦法找到所謂完美的那個人。

 

理想主義者在愛情里需要注意的部分是:

 

 

 很容易在愛情關係一開始很盲目的把對方理想化,忽略它的缺點。

 

 理想主義者特別關心別人。所以一旦碰到工作或者是朋友的一些需要,他會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會幫其他人處理,很難抽身,就會造成另一半覺得自己很被忽視。

 

 

(4)理性主義者

 

理性主義者非常誠實,光明正大,沒有占有欲,遇到問題不容易抱怨,會選擇坦誠溝通。在婚姻上很理性,不會漫無目標的談戀愛,會花比較時間去考慮,不會去做一些貿然的決定。

 

跟理性主義者在一起,不要去期待好玩的事情,或者浪漫的驚喜。理性主義者常常不會去關注到人的需求,因為他們做事非常講究效率和效益。

 

 

 

“你做什麼他都不會很感動,吵架的時候最好別指望能來哄你,每天都感覺到他不愛你了……”

 

“我氣得半死,他卻跟我說自己在做作業,半個小時後再聊……”

 

 

理性主義者在關係中最大的問題是,他們通常不會去關注到人的需求。

 

如果你是理性主義者,你可以增加一些生活的火花,理解一下對方的需求有哪些是你可以滿足的?

 

 

 

4種性格類型的人有著不同的愛情的樣貌,他們各自在愛情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也有需要調整的部分。

 

要注意的是,性格類型不是絕對的,很多人身上同時擁有不同性格類型的特征。但是無疑,了解這四大性格群體,能幫我們去洞悉自己和對方的性格,從而更好地經營一段親密關係。

 

了解自己和對方的性格,是真正建立親密關係的重要前提。而改變,會從深入的自我覺察和對他人的覺察開始。

 

336x280

但是你想要改變,不一定真的能夠改變,改變性格最重要的其實就是自我覺察。

 

人們為什麼會覺得性格如此的難改變?

 

因為我們平常所有的焦點都在意識層面,殊不知影響我們人整個行為模式,我們整個個性的最重要的因素都在水面之下。

 

 02 

冰山之下

真正塑造人性格的深層原因

 

 你的出生順序可能影響了你的性格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家庭是塑造一個人的性格最重要的場所。

 

(1)長子或長女 

 

當他是家里唯一的一個小孩的時候,備受寵愛,依賴父母,當另外一個孩子加入這個家庭的時候,會讓他們感到不安,他們會開始了解到權利跟地位的重要。

 

這些經驗會讓長子長女比較容易關懷、保護別人,也更容易成長為保守權威的領導者。

 

(2)次子

 

他們要跟另外一個孩子去分享父母的愛,常常表現出一些希望超越老大的行為。他們通常比較力爭上遊,不保守,具有競爭性,對未來充滿希望。

 

(3)中間的子女

 

他們比較不受到父母關心,因為排行中間,前面有一個標杆,後面有一個追趕者,常常會有些壓迫感,容易形成自戀或自卑的性格。

 

(4)獨子

 

他一直都是家庭注意力的中心。在小時候很難學習到跟別人分享合作的能力。獨子很小就能學到與大人相處的方式,但也比較容易自我中心,因為這個世界就繞著它打轉。

 

長大之後,他們在人際關係跟伴侶關係中非常容易出問題,因為自我中心,一直尋求注意力,會生發出固執、焦慮等問題,也常常感到孤獨和焦慮。

 

 你父母對你的教養方式影響了你的性格 

 

父母的教養方式又是怎麼影響我們的性格呢?

 

華人的父母的教養方式大致上分為民主,關懷獨斷,專權,寬鬆,溺愛這些教養方式。

 

(1)民主 

 

這類型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在如何解決問題的時候會提出問題,然後一起平等地討論,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去進行討論、表決。

 

在民主教養方式中成長的孩子會比較有想法。他們通常擁有較高的自尊心,較好的社會能力和較強的成就動機。

 

(2)獨斷專權

 

這類型的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就是要命令孩子,甚至要求孩子跟自己一樣,你就是要這樣做才是對的,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要多。

 

在這種教養底下的孩子會特別希望去討好別人,而且很容易把別人的意見看得比自己重要。很容易恐懼和擔心:唉,別人會不會覺得自己不好?別人會不會覺得我應該要怎麼做?別人會不會覺得我沒有達成他的期待。

 

你剛進入一個社會環境的時候,會很容易被排擠,或者是有過多的擔心,導致你什麼都做不好。其實這些過多的擔心都是來自於你的恐懼,你把別人看得太重要了,你太討好別人了。

 

我的建議是,你一定要回到自己身上,想想看什麼是你想要的,什麼是你自己覺得好的。你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才有辦法去對抗外面的聲音,活出自己,也才有辦法去調整自己的性格,不然很容易沒有自己的思想或者興趣。

 

(3)寬鬆

 

這種教養方式下的孩子很容易形成嬌慣任性霸道,肆無忌憚的性格。而這種性格在現代變化多端的職場社會中,或者是在你未來的親密關係中都是很不討好的。你會非常不適應,從而產生各種個問題。

 

(4)忽視

 

父母可能都專注在自己的事情上,或者是根本就不懂得怎麼去關心孩子。

 

這種教養方式下,孩子比較容易獨立早熟,可是這只是一個外在的表象,很多朋友,他可能很早熟獨立,可事實上非常渴望被愛被注意。

 

他們可能有點不想麻煩別人,也不希望顯現出自己脆弱的一面。

 

如果你是這樣子長大的,具備特別早熟的性格,也有一些比較明顯的特征,例如說想要的需求會不敢提出,然後一直悶在心里,然後自己就不開心了,我會鼓勵各位一定要把這些東西都提出來。

 

因為你已經長大了,你不需要再像小時候一樣。小時候當你被忽視的時候,你必須要有一個堅強的外殼,你必須要有個看起來成熟了的一個盔甲來應付小時候的人生,

 

但是我們現在已經長大了,我們可以把這些盔甲脫掉了,我們可以去接納別人的愛,我們也可以去愛別人了,我們可以去提出自己真實的需求,可以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不再困在過去。

 

 02 

寫在最後

 

你的父母,你的家庭確實對你的性格造成非常深遠的影響,但你的性格也不全然是他們所造成的。一個人的性格,還受到人類進化、社會環境、文化習俗和身邊朋友等等的影響。

 

回到親密關係中,如果你深入地去了解一個人,你會發現原來性格會對他的行事作風,他看重什麼,他不在意什麼,對他的所有想法造成如此大的影響。

 

如果你知道對方的核心性格,以及背後的原因,就會知道“他為什麼這樣想”,“他為什麼這麼做”,才能深入的去了解一個人,而不至於輕易的誤解和傷害對方。

 

我們在人際或者是愛情的相處上,最重要的就是知己知彼,我們不但要對自我有深入的了解,也要了解對方是什麼性格。

 

當你能夠看清這個框架,去重構這個框架的時候,才有可能去創造一個改變的可能性。

 

然後,我們相應地調整自己的性格弱勢,發揮性格優勢,並根據對方的性格,理解和應對彼此,發現親密關係問題的核心,才能建立一段符合自己期待的親密關係,把握自己愛情的未來。  

Reference:健康生活
{DM_NextToContent}
{DM_AfterContent}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

{DM_Body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