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健康

長壽人都有1個共同點!學到了你也能健康長壽!

{DM_AfterTitle}
{DM_Content}

身邊的許多長壽者,性子大都比較“慢”。他認為,“急”會給晚年生活帶來很多弊端,難以保證晚年生活的高質量。幾十年來的所見所聞,讓他認識到,為了健康長壽,應踐行慢生活,要在“慢”字上學會修身養性。

我認為,我們這些步入老年的人,應講求一個“慢”字。人老了,身體各個器官都在不同程度地老化,新陳代謝在弱化,思維能力也在不斷退化。

對於慢節奏、慢生活,我們不應該將其理解為懶惰,更不能把它等同於消極生活和無所事事,而是讓從容與淡定成為習慣,讓悠閑成為生活的主調。

幾十年來的所見所聞,讓我真切地認識到,人的壽命與“慢”確有一定的科學關聯。為了健康長壽,應提倡“慢”,要在“慢”字上學會修身養性。

一日,幾位老友聊天。老張說:“我母親性情剛烈,性格也急躁,她要做的事,巴不得一下做好,不論做什麼她都雷厲風行,可她隻活到62歲。我父親與我母親性子相反,他遇事不急不躁,走路都不緊不慢的,看起來悠然自得。他在我心里就是一個與世無爭的人,整天樂嗬嗬的,他活到了91歲。”

老李說:“我嶽父與你父親相似,活到88歲;我嶽母事事操心掛肚,凡事都急,也隻活到63歲。”

老黃說:“我原單位的一位領導,也是出了名的急性子,生活快節奏,走路、吃飯……沒有不急的。血壓總是居高不下,有一天為一件小事急了起來,摔倒在地,落下個半身不遂。”

336x280

我對長壽沒有研究,但是在漫漫人生路上,看見許多長壽者,性子大都比較“慢”。後來,我仔細觀察,人的性子慢,果然身體比較好,壽命也長。因為性子慢,不會爭強好勝,不強勢,不會有太大的消耗,不會傷及自己的身心,自然身體好。

我認為,我們這些步人老年的人,應講求一個“慢”字。人老了,身體各個器官都在不同程度地老化,新陳代謝在弱化,思維能力也在不斷退化。吃飯狠吞虎咽,走路風風火火,快言快語的急性子,的確與我們的退休生活不相適應。“急”會給晚年生活帶來很多弊端,難以保證晚年生活的高質量。

再說,我們退休了,本來沒多少著急的事,就應該改改自己的急脾氣,調整心態,學會慢生活。譬如,慢吃—細嚼慢咽,有益於消化;慢讀—讀書時一字一句仔細玩味,體會“忠厚培元氣,詩書發異香”,從中悟到文字的奧妙;慢動——都說老人身子沉,坐臥起居,要慢慢的穩當些,這樣才不會出現危險;慢玩——老年人時間充足了,有各種玩法,一定要講究慢,不激動,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實際上,中國人自古以來對“慢”就情有獨鍾。請人吃飯,愛說“您慢用”;吃完飯送客,會說“您慢走”;聽人傾訴時,會講“慢慢說”;遇到急事時,會說“慢慢來”……慢,也是一種祝福和禮貌。把生活節奏放慢,生活和工作有張有弛,這是全新的長壽理念,很值得借鑒。

對於慢節奏、慢生活,我們不應該將其理解為懶惰,更不能把它等同於消極生活和無所事事,而是讓從容與淡定成為習慣,讓悠閑成為生活的主調。著名的慢生活家卡爾·霍諾曾說過:“慢生活不是支持懶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時間,而是讓人們在生活中找到平衡。”

對於我們這些老年人來說,“慢生活”的本質,是要把一顆膨脹的、浮躁的、逐名逐利的心靜下來,把以往緊張的生活節奏降下來,以淡然、從容的心態珍視生命,享受快樂和幸福。若不再定可望不可即的目標,也不干超體力負荷的事,你就會不那麼緊張,不必每天總在心急火燎中度過,不必像個陀螺一樣轉個不停。

336x280

幾十年來的所見所聞,讓我真切地認識到,人的壽命與 "慢”確有一定的科學關聯。為了健康長壽,應提倡“慢”,要在“慢”字上學會修身養性。慢,能讓人身體健康,讓人怡情,注意在點點滴滴的小事上培養自己的慢習慣,加上有個好心態,壽命自然會長起來。

中華民族有很好的品質——吃苦耐勞,但是也有走入誤區的傾向。我們過去倡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死都不怕,何必在意健康?其實,生命才是第一生產力。今天的生活不僅僅是為了工作,還要學會享受工作、享受生活。這首先要學會尊重生命與健康。若連生命與健康都沒有了,還有什麼基礎做其他事情?

放慢節奏才能活得更好

我年輕時也是拚命三郎,30歲出頭就是上海市勞動模範。我的女兒在海外學習、工作多年,她回來就問我:“爸,你的生活中除了工作以外,就沒有其他事情?”我覺得女兒問得對。所以,我開始思考這一問題。

其實,人人都應該思考這一問題,特別是身體已經有了一點兒偏差的人,就更需要學會放慢工作、生活的節奏。否則,問題會越來越嚴重。有時學會慢點生活,對於放鬆繃緊的“神經—內分泌”軸大有好處。這個弦繃得太緊,不出腫瘤問題,也要出心腦血管問題。

“人,最為天下貴。”人的生命及健康是最為珍貴的。由於民族的優良傳統,也因為過去的一貫教育,我們有意無意忽略了健康對人的重要意義,一直在強調“輕傷不下火線”,宣傳的是有病扛著的英雄。這種品行的確很好,值得敬佩,但也令人惋惜。所以,我覺得我們要有所改變。

336x280

當然,工作的時候,節奏該快一點兒。但不能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都很快,所有的都很快,都講究競爭,你的生命會不堪忍受,早晚要出問題。老天讓你來到這個世上,不僅僅是為了讓你工作,還有其他方面的事需要你去做。所以,你還要學會享受,學會慢生活,學會品味生活的各種樂趣。

慢生活漸成國際新風尚

快餐式的生活是粗糙的、缺乏關懷的。於是,一群關注“如何生活是好”的先鋒,在各個領域和層次,以各種創新的方式,體現“慢”的態度。

從1986年開始,意大利人Carlo Petrini創立“慢食運動”(Slow Food Movement),現今已成為21世紀全世界關注的話題。“慢食”風潮從歐洲開始,已席卷全球,並由此發展出一系列“慢”的生活方式,提醒生活在高速發展時代的人們,要懂得慢下來,關注心靈、環境、傳統,以及自我身心愉悅、身心健康問題。

2007年9月,意大利舉辦了第一個“世界慢生活日”,督促人們放慢生活的腳步。如早晨起來無論如何要在家里吃早餐;經常看看報;每天做一次家務;不要同時想做很多事情;不要開快車等。

希臘的一些地中海島嶼被譽為“長壽之鄉”,伊卡里亞島的老壽星波里斯說,他們的長壽秘訣之一就是慢吃,而且是吃自產的傳統食物,如山羊奶、魚類、奶酪、豆類等,每天早晨還喝一勺自產的蜂蜜,就像吃藥一樣定時定量。他們享受著慢生活帶來的快樂。

在德國,清晨6點就可聽到上班族車輪滾滾的聲音。但在地中海沿岸,8點半剛從面包店買來早餐的家庭不在少數。特別是晚餐,地中海人會花很多心思安排,桌布、蠟燭、杯墊等都很講究。大家一坐下來就要吃上幾個小時:從開胃菜到湯到主菜到甜品,一道吃完再上一道。而喝的必定是葡萄酒,可樂是上不了台面的。有些慢餐廳,還有棋牌等娛樂項目,很多慢生活愛好者在這里一坐就是一天。

美國人也倡導“慢閱讀”,經常性地慢慢瀏覽文學著作。而在許多旅遊勝地,人們看到了不少的遊客在享受陽光、美景的同時,也會捧著一本本書籍慢慢品味。

慢生活,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健康的心態,是對人生的高度自信。慢生活與個人資產的多少並沒有太大關係,也不用擔心會助長懶惰、影響事業。因為,慢是一種隨性、細致、從容的應對方式,它隻會讓人更從容、更優雅、離疾病更遠,因此也更快樂。

Reference:健康生活
{DM_NextToContent}
{DM_AfterContent}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

{DM_Body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