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科技

著名女作家冷凍遺體,等待50年後復活!看到這些「起死回生」技術,你會傻眼!

{DM_AfterTitle}
{DM_Content}

“媽媽,你沉睡在大地零下100多度的低溫裡。再見面,最短也是50年以後。雖然這是科學家給出的預言,預言也有可能落空,實驗也可能失敗。但,總還有希望不是嗎?媽媽,我們最後一刻也沒有放棄,不是嗎?”

——這是一名女孩在母親去世之後深情而奇特的表白

================================================== ==================================================

死亡

開始復活的第一步

2015年5月30日下午5時許,61歲的胰腺癌患者杜虹躺在病床上,已進入彌留階段。

隔壁房間,兩名來自美國的外科醫生已經等待了8個小時,事實上,他們從5月19日開始就在為這一刻待命了。

中國首例! 重慶著名女作家冷凍遺體等待50年後起死回生

(資料圖圖文無關)

下午5時40分,杜虹平靜地離開了人世。兩名美國醫生第一時間向杜虹體內註射了抗凝劑、抗菌藥物、抗血栓藥物,防止血液凝固,並用特製設備按壓心臟,保證血液繼續循環。

隨後,杜虹的遺體被放入裝有冰塊的木質棺材中,迅速轉移到手術地點,耗時約1小時。接下來是灌流,由於人體細胞中含有大量水分,冰凍過程中水分凝固會形成冰晶,極易刺破細胞,造成巨大傷害,所以冰凍技術的要點是使用冰點更低、不容易結晶的保護液代替水分,達到脫水的效果。

美國醫生首先用稀釋過的保護液,逐步替換遺體中殘留的血液。隨後,使用儀器打開遺體頸部的總動脈和總靜脈,形成一個液體輸入的迴路,輸入保護液,隨後開始重頭戲——替換頭部殘留的血液。

替換過程比較漫長,醫生會逐步加大保護液的濃度,從動脈輸進頭部。當人體內保護液濃度達到遺體保存要求後,繼續監測靜脈輸出液體中保護液的濃度,當輸出液體的保護液濃度與輸入濃度一致時,表示頭部水分已完全被替代。

灌流超過4個小時,整個過程需要在冰凍低溫接近0攝氏度的情況下完成。此後需要將遺體進一步降溫。工作人員使用-60℃的干冰對遺體逐步降溫,最終將遺體保存在一個-40℃左右的冰棺當中。至此,遺體冰凍的初步流程完成。

接下來,杜虹的遺體會在冰凍狀態下被送到位於美國洛杉磯的Alcor總部(全球最大的冷凍人體研究機構之一)。遺體頭部將被分離保存在-196℃的液氮環境特殊容器中。

中國首例! 重慶著名女作家冷凍遺體等待50年後起死回生

在此後的漫​​長歲月中,工作人員將按期添加液氮,保證杜虹的頭部長期保存。按Alcor科學家的樂觀估計,50年後的科學技術也許就能讓杜虹解凍頭部、再造身體,也就是——復活。

玩笑

“我也把身體冷凍起來吧”

杜虹,重慶市知名兒童文學作家,今年5月30日去世,享年61歲。

2013年底,杜虹到醫院做過一次全面體檢,報告顯示一切正常。然而僅10個月後,去年10月她因胃痛再到重慶本地一家醫院檢查,彩超結果顯示“胰腺佔位”。

當時陪杜虹去醫院的,是她28歲的女兒張思遙。“醫生看了報告單後,表示想和我單獨談談。”張思遙說,當時母親就是不答應,堅持要求知曉病情,為此母女倆還在醫院吵了一架,最終是張思遙妥協了。

“胰腺癌三期,去更好的醫院看看有沒有手術的可能吧。”醫生最後這樣說。張思遙悄悄地上網查詢,胰腺癌被稱為癌中之王,會以極快速度奪走生命。

此後,張思遙陪母親走遍了北京最好的醫院,得到的回答基本一致:腫瘤包住了主要血管,杜虹的情況並不適合手術。僅有的一家表示可以試一試的醫院,連1%的成功率也不敢保證。

最終,杜虹放棄了手術,選擇了放化療。去年12月到今年3月初,杜虹的病情還算穩定,平時有空還能在家練練書法,和女兒一起逛逛花市。春節期間病情好轉,杜虹還和女兒一起到女婿魯辰的家鄉深圳過年。

中國首例! 重慶著名女作家冷凍遺體等待50年後起死回生

3月中旬,杜虹的狀況急轉直下,檢查顯示到了終末期。張思遙為此常常偷偷的哭,“反而母親比我淡定了許多。”張思遙說,治療期間,網上一則新聞引起了母親的興趣:一對泰國夫婦因無法挽救患腦瘤的女兒,把女兒送到美國一科研機構冷凍,期望未來科學發達時再將女兒解凍治療。

“母親當時曾半開玩笑的說,我也把身體冷凍起來吧。”

冰凍

她是中國第一人

母親當時也許只是開了個玩笑,但女兒不這麼想。今年5月初,張思遙鄭重其事的把幫母親冰凍身體的想法告訴了丈夫魯辰。

“我當時聽到妻子說的話,真是驚呆了。”魯辰說,出於安撫妻子的情緒,他決定嘗試一下,沒想到真的在網上找到國內一家聲稱可以做人體冰凍的公司,他甚至還和負責人見了面。

對方告訴魯辰,這項研究已經停止了,況且,要完成人體冰凍至少需要上億元的資產。

“我們只是普通工薪階層,如果需要這麼高的費用,只能作罷。”結果讓魯辰有些灰心,但他沒有放棄。通過幾名網絡志願者以及在美國的同學,他輾轉聯繫到了美國一個專門從事人體冰凍研究的科研機構——Alcor。

“聯繫了幾次,我們認為,對方給我們的信息是可信的。”魯辰說。

“人的死亡並非瞬間完成。”中國農業科學院動物基因工程在讀博士魏景亮,是幫助魯辰夫婦的志願者之一。

魏景亮告訴重慶晚報記者,從生物學原理上說,在醫生宣布患者死亡的第一時間,用科學手段讓患者進入“醫學穩定”狀態,隨後再採取一系列方法進行冷凍保存,可以最大限度讓人體在有限受損的狀態下進入冷凍狀態。

“我們相信,冷凍人體在科學水平達到一定的水準之後解凍,是一種希望。”

由於所學專業,魏景亮4年前開始關注對美國Alcor人體冰凍技術,據他介紹,近十年來該技術有了比較明顯的突破,因此近十年間參與並實施冰凍的人數比之前幾十年的總和還要多。

中國首例! 重慶著名女作家冷凍遺體等待50年後起死回生

(Alcor手術室資料圖)

在國內,沒有專門的機構對此進行研究,關注此技術的大多以業餘愛好者為主,魏景亮便是其中之一,他們通過知乎等網絡平台走到一起。今年4月左右,他們通過網絡得知了杜虹的意願,並與家屬進行了聯繫,隨後,又很快和Alcor達成了捐贈遺體的協議。

魏景亮稱,據他了解,杜虹目前是包括港澳台地區在內全國首例參與人體冷凍保存以期望“復活”的案例。即使在亞洲,也僅有今年2月份媒體報導的泰國小女孩冰凍頭部的案例,應屬於亞洲第二例。

《三體》

小說裡的故事成真了

“我們從Alcor了解到的情況是,全身冰凍需要200萬元人民幣,只冰凍頭部的話,需要75萬元人民幣。”魯辰說,經過反复考慮,他們認為冰凍頭部的方案比較合適。

只冰凍頭部,母親會同意嗎?讓所有人都意外的是,杜虹表示願意。

除了作家、詩人外,杜虹還有一個不被大多數人知曉的身份——她是前不久獲得雨果獎的大熱科幻小說《三體》的編審之一。在小說中,有一個叫雲天明的角色,取出大腦後通過冰凍技術保存,最終通過三體人的克隆技術成功復活。

中國首例! 重慶著名女作家冷凍遺體等待50年後起死回生

“媽媽說,50年後能否有效是未知數,但她不介意用自己的遺體做實驗,新興科技總要有人嘗試。”魯辰說,因為母親節儉,所以他們隱瞞了花費金額。

隨後,張思遙賣掉了在北京20多平方米的一套房子,加上杜虹的積蓄,湊齊了所需的75萬元費用,和Alcor簽了協定。

中國首例! 重慶著名女作家冷凍遺體等待50年後起死回生

(網絡配圖)

在《三體》中,對於雲天明的大腦被冰凍技術保存後的場景是這樣描述的:“在他們正中有一個工作台,上面放著個一米左右高的不銹鋼圓柱形絕熱容器,剛剛密封,從容器中湧出的超低溫液氦產生的白霧還沒有消散,由於低溫,那些霧緊貼著容器的外壁緩緩流下,流過工作台的表面,像微型瀑布般淌下,在地板上方消失了。白霧中的容器看上去似乎不像是塵世中的東西。”

如今,杜虹的遺體已在美國洛杉磯完成了冰凍。張思遙與丈夫魯辰期間已前往美國進行了探視。根據美方機構工作人員介紹,杜虹遺體的處理十分成功,在受損很小的情況下,已通過液氮保存在零下196℃的環境中。

中國首例! 重慶著名女作家冷凍遺體等待50年後起死回生

至少從封存技術來看,杜虹享受的待遇跟雲天明驚人的相似。

約定

“媽媽,我們未來見”

“媽媽的命運多舛。”前日下午,在重慶市九龍坡區楊家坪的約定見面地點,張思遙告訴重慶晚報記者,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離異了,她一直跟母親相依為命。

中國首例! 重慶著名女作家冷凍遺體等待50年後起死回生

張思遙說,母親有時候堅強到“沒朋友”。早年當知青上山下鄉,恢復高考的第二年,母親憑自己的努力考出農村,當上老師,再做到圖書編輯。幾十年來,母親為張思遙放棄了很多,包括自己的愛情。

張思遙5歲那年,母親將她童趣的話整理成詩歌,成為她人生第一首作品,這為她考入中央戲劇學院,成為一名編劇打下了興趣基礎。

張思遙10歲那年,杜虹還資助了一名8歲女孩。女孩和張思遙一起喊杜虹“媽媽”,成了家裡的第三個成員。如今,女孩已考上了大學,至今還與張思遙姐妹相稱。張思遙說,2005年起妹妹幫助十幾個農村學校建立起愛心書架,為農村孩子送去了大量圖書。

“2013年,外婆病重,為了照顧外婆,母親放棄了與一位美籍華人的愛情,放棄了去美國定居的機會。外婆去世後,日子剛剛回到正軌,她又患了胰腺癌。”

“媽媽是堅強的。”張思遙說,隨著母親病情惡化,每次搶救都需要打開氣管,心肺復蘇可能還會壓斷肋骨,病人的感受會十分煎熬,放棄搶救甚至對病人會更加人道。

這時,美方機構還未做好接收的準備。張思遙幾次詢問母親,是否放棄冰凍實驗,但杜虹堅定地拒絕了。醫生甚至表示,這是她行醫十幾年來第一次遇見這種情況下要求積極搶救自己的病人。

5月30日,是杜虹的最後一天,張思遙說,媽媽你知道嗎,如果計劃成功了,也許我們相見時你比我還年輕,也許要你來照顧我。杜虹回答:“那好好哦。”而她的最後一句話,是對著女兒說:“我想抱下你。”

5月30日下午,61歲的杜虹去世,張思遙在朋友圈中寫道:“公元2015年5月30日,17點40分。媽媽,我們未來見。”重慶晚報記者彭光瑞嚴藝菲

中國首例! 重慶著名女作家冷凍遺體等待50年後起死回生

50年後,ALCOR將用什麼技術將人復活?

人類追求長生的夢想,古已有之。三千年前的埃及人用香料和藥水製成木乃伊,等待的是冥王奧西里斯的審判;兩千年前的秦始皇派五百童男童女東渡,求的是虛無縹緲的仙丹。而“人體冷凍”則點燃了現代人重生的希望。

人體冷凍,是指在人死亡後,以適當的方式迅速把屍體通過冷凍處理,將來某個時刻就有希望“復活”。這一設想最早出現在科幻小說家尼爾瓊斯發表於1931年的科幻小說《奇異的故事》中。

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斯托克戴爾地區,一個擁有8名成員的小組,正全天24小時不間斷地監視著“冷凍容器”的狀況。這些容器裡面滿滿地灌著液氮,溫度低達攝氏零下196度(人類在南極地區測得的自然最低溫度,大約是攝氏零下70度左右),並擁有一套完善的隔熱系統。據組織者自稱,這套系統自行運轉起來,可以完全不需要電能。因此即使停電,也不會損壞“冷凍容器”裡的低溫環境。

中國首例! 重慶著名女作家冷凍遺體等待50年後起死回生

“冷凍容器”裡裝的是人,因為各種疾病死去的人,或者僅僅只有一顆頭顱。

這是美國阿爾科生命延長基金會(Alcor Life Extension Foundation)的工作現場。

美國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體冷凍機構之一。近日,據阿爾科的工作人員艾倫·德雷克介紹,目前有139例病人在阿爾科進行人體冷凍,其中60%為大腦冷凍。

根據工作程序,每一個會員因患病而被判定死亡後,就自動從阿爾科的“會員”轉為“病人”,正式進行人體冷凍。

冷凍的6個步驟

一、在患者心臟停止、醫學上宣布死亡數分鐘內,人體冷凍團隊將會對遺體注射抗凝劑、抗菌藥物、抗血栓藥物,隨後屍體放在冰水浴中,開始冷卻和保存過程。

二、維生系統可人為幫助患者保持心臟跳動、血液輸送以及增加血液中的氧氣含量,這可以確保患者在人體冷凍過程中的大腦健康。

三、體外心肺機會接管病人體內器官功能,患者被冷卻到零上幾攝氏度的溫度中,此後不再需要氧氣供應。

四、在隨後的幾個小時中,將血液全部抽走,取而代之的是器官保存溶液。這種溶液對防止冰晶形成至關重要,因為人體內的水份結冰膨脹,會給細胞壁和器官組織造成決定性的、不可逆的傷害。

五、通過幾個小時的氮氣循環,患者身體會被冷卻到零下90℃,在這種溫度下,人的細胞會玻璃化,逐漸轉為固態。從技術上說,這不屬於“冷凍”,因為​​整個過程沒有用到冰,分子活動也為減緩至所有化學作用全部停止狀態。

六、在隨後兩週內,患者身體將被冷卻到零下196℃,被冰凍的大腦或身體將被存入液態氮下,放到巨大容器杜瓦瓶中,接受長期護理。

中國首例! 重慶著名女作家冷凍遺體等待50年後起死回生

接下來等待“病人”的,則是漫長的黑暗歲月。在極度低溫的環境下,所有細胞和器官的新陳代謝、以及絕大多數化學反應都基本停止。根據阿爾科基金會的估計,大約50~100年後,人類的醫學必然已經發展到能夠治愈今天大多數疾病的地步。到那時,將“病人”從容器中取出,重新灌入血液,接受治療,一度停止了的生命就可以再度延續。

阿爾科基金會甚至認為,未來的世界將可以人工製造出除大腦外的的大部分人體器官,因此基金會還提供另一種被稱為“神經性冷凍”(neurosuspensions)的服務。這項服務的某些環節頗有令人毛骨悚然之處,“病人”的頭顱被整個割下,放入冷凍容器,漂浮著等待復活,再安到一個剛剛製造出來的軀乾之上(阿爾科基金會宣稱,他們從來不進行任何的人體移植手術)。

阿爾科的收費驚人。

全部人體的冷凍費用高達12萬美元,即使僅僅做“神經性冷凍”,也要收取5萬美元的高價。此外,所有阿爾科會員還要繳納2萬美元的“會費”(可以每月繳100美元,分20年繳清)。

在阿爾科基金會的宣傳品上寫著這樣的話:我們的宗旨是――保存個體生命。

中國首例! 重慶著名女作家冷凍遺體等待50年後起死回生

人體冷凍是否意味著長生不死?阿爾科工作人員艾倫回應說,阿爾科不兜售肉體不死或者長生不老的概念,只是努力延長生命的周期。

艾倫說,很難對複活的成功概率做出界定,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認為哪種技術或方法有效,例如可以通過乾細胞接種進行再生,也可以進行3D打印帶細胞的器官;另外有科技專家在探索從納米層面進行分子基礎上的細胞修復;大腦神經是存儲記憶、個體特徵和個性部分的器官,通過保存腦神經,就能通過3D技術打印出一個新的大腦。人們計劃在2017年進行第一例大腦移植手術,以後人們僅僅需要將3D打印出來的大腦移植到新的肢體上,肢體再生或者克隆可以提取大腦的DNA。所以成功的概率是未知的。

所有的“人體冷凍”公司面臨的共同問題是,依據現行法律,只有在“病人”被確認醫學死亡後,才能夠進入公司為他們建立的冷凍程序。這樣一來,他們所期待於未來的,不僅僅是治愈自己疾病的療法,而且還包括類似於“起死回生”的神奇技術。讓我們想像一下,如果一個200年前因為傷口感染而死的人靠某種(非常完善​​的)“冷凍技術”來到今天,那麼僅僅靠抗生素,21世紀的醫生能把他救活嗎?

包括阿爾科在內的所有“人體冷凍”公司,沒有一個願意直麵類似問題。阿爾科只是含糊其辭地說:醫學死亡,也許並不是真的死亡。

如何讓冷凍的大腦復蘇呢?對此,我們現在還不清楚。

大腦連接無法理解

中國首例! 重慶著名女作家冷凍遺體等待50年後起死回生

人類大腦是由數以十億計的細胞組成的,最為重要的是確保它們保持完整連接。如果這些連接也被完整冰凍,未來科學家就有可能從冷凍大腦中讀取它們,將人重新喚醒。或將這些連接複製出來,將其植入到合成出來的大腦與身體中,也有可能上傳到計算機中。

最困難的部分是,研究人員可能無法完全理解這些連接,以便創造出完全相同的記憶和人格。人腦連接組項目旨在加強了解這個網絡,但是要想取得重大進展,可能還需要數十年時間和無數資金支持。

升溫容易致身體斷裂

中國首例! 重慶著名女作家冷凍遺體等待50年後起死回生

有專家表示,雖然冷凍實驗在某些動物身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這種方法卻並不一定適用人類。雖然目前有多家從事“人體冷凍”的公司,但很少有醫療機構介入。在專家看來,人體冷凍只是一個新的商機,而非醫學。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低溫生物學家高大勇博士曾表示,“即使你能夠限制人體冷凍帶來的傷害,如何安全地解凍仍然是個問題。”此外還有很多重要的並發症,例如冷卻身體至- 196攝氏度會導致身體非常脆弱。“身體很容易斷裂,就像升溫過程中熱應力導致玻璃斷裂。”

那些傳說中的複活術

1、低溫療法

美國一女子心臟驟停被冰凍兩天后復活

中國首例! 重慶著名女作家冷凍遺體等待50年後起死回生

用冰毯包裹患者身體是最常用的低溫治療手段

2010年11月,時年38歲的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婦女艾米•摩爾突發心髒病導致心臟驟停​​,進行一系列救治後,心臟仍然沒有恢復跳動。在她的心臟停跳20分鐘後,醫生決定放手最後一搏,對她實施了低溫療法。艾米被“冷凍”兩天后,醫生逐漸將她“解凍”。醫生表示,艾米可以說是“死”了20分鐘,但她的大腦卻並沒有因此而嚴重受損,再休養一段時間後就能完全康復。

2、心臟電擊術

最命大的婦女30小時114次“死而復活”

中國首例! 重慶著名女作家冷凍遺體等待50年後起死回生

2010年4月,英國時年55歲婦女安•敏特拉姆在家中看電視時突然遭遇“突發性成人猝死症”,心臟停跳昏死過去。醫生用電擊除顫器對她的心臟進行電擊起搏,可敏特拉姆每次被救活一會後,心髒又會再次停跳。在30多個小時中,敏特拉姆的心臟總共停跳114次,可每次她都被醫生用心臟電擊術救活。最後敏特拉姆的心臟終於穩定下來。

3、克隆復活

中國首例! 重慶著名女作家冷凍遺體等待50年後起死回生

美國生殖生育專家帕諾斯·扎沃斯

據英國《星期日郵報》報導,素有“克隆狂人”之稱的美國生育專家帕諾斯•扎沃斯將向世界宣布他的又一項克隆實驗∶他已通過從兩名死者身上提取的DNA細胞成功克隆出了人類胚胎,也就是說他已經具備了讓死人“起死回生”的能力。這項克隆實驗必將掀起新一輪激烈的克隆人倫理之爭。

報導說,扎沃斯這次“克隆試驗”的對象共有3名死者,他們分別是:一名出生不久就夭折的嬰兒,一名叫“卡迪”的11歲女孩和一名33歲的男子,後兩者都死於交通事故。扎沃斯宣稱已經用取自後兩名死者身上的DNA成功製造出了“克隆人”胚胎。

不過,扎沃斯稱,同樣的技術完全可以用來將取自死者身上的DNA植入人類的卵子,這樣就可以創建出完全屬於人類的克隆胚胎。

4、3D打印復活

3D打印技術復活梵高之耳

中國首例! 重慶著名女作家冷凍遺體等待50年後起死回生一家德國博物館正在展出梵高耳朵的活體複製品,所有基因材料取自於這位19世紀荷蘭藝術家仍然在世的親人。

德國卡爾斯魯厄市藝術和媒體中心博物館表示,這只活體複製耳朵的基因材料取自於呂維.梵高,他是梵高的兄弟特奧的玄孫。名為Strebe的藝術家告訴美聯社記者,該活體耳朵是他運用活體細胞3D打印技術完成,耳朵被放在營養液保存箱中,可以維持幾年。

5、換頭復活

中國首例! 重慶著名女作家冷凍遺體等待50年後起死回生

意大利神經外科專家賽吉爾講解他的頭顱移植計劃

今年4月,意大利神經外科專家賽吉爾•卡納維羅宣布兩年內將完成世界首例人類頭顱移植手術,引發外界關注。據英國《每日郵報》9日報導,手術的準備工作目前有了新進展,中國醫生任曉平率領的團隊準備與卡納維羅攜手,樂觀估計,該項手術將於2017年12月在哈爾濱醫科大學的附屬醫院進行。雖然這項手術在理論上可以實現​​,但因缺乏客觀的實驗室數據,還是存在很大風險。此外,術後免疫系統的排斥反應、中樞神經的恢復,也很有可能使得斯皮里多諾夫再次癱瘓。這項手術在醫學界也引發巨大爭議。(據人民網、新浪網等網絡)

目前凍存技術腦細胞仍有風險記憶能否復刻或依賴人機交互

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生物研究所實驗員楊智告訴記者,人體冷凍與細胞冷凍技術已在醫學、科學界存在有一段時間,現在普遍認同凍存技術已趨完善,但人體“復活”手段仍處在研究當中。

楊智說,在西南醫院生物研究所內,為了科學研究也時常凍存細胞與復活細胞,他們採取的方式與阿爾克類似,都是讓凍存液進入細胞後,快速降溫到液氮低溫,一段時間後再迅速恢復到37度的人體溫度,但即使只是細胞,時間也不能太長。目前常做實驗的是人體內生命力較強的癌細胞,“通常癌細胞在凍存一年後,復活的機率能夠達到80%-90%。”

楊智認為,凍存大腦是否能夠復活,且​​不論復活方式,大腦本身的凍存是否完美也是重要考量。比如在凍存細胞時,通常能夠保證整個細胞都在凍存液之中,而凍存人體或大腦等組織時,由於毛細血管可能並不能把凍存夜運送到每一個腦細胞當中,加上時間過長等原因,可能造成腦細胞損傷。有較大部分腦細胞都處在“有風險”的狀態之中。如果有大量腦細胞受損,即使採取前沿科學使人“復活”,也可能成為植物人。

另外,楊智認為,相比於復活大腦的物理手段,比如移植、克隆、3D打印等,其實更困難的是大腦中信息的完整導出,目前已有科學家嘗試用人機交互方式導出人的記憶,但此項技術本身尚在研究階段,運用到凍存大腦上可能更為困難。

鏈接

不少名人參加冷凍計劃最小是兩歲的泰國女孩

中國首例! 重慶著名女作家冷凍遺體等待50年後起死回生

兩歲的泰國女童瑪瑟琳

據艾倫介紹,目前政府官員參加人體冷凍的案例較少,但卻有很多軍隊的高層人士接受人體冷凍,還有很多醫生護士,許多高科行業背景的人、哲學博士以及理工科博士,但很多進行人體冷凍者其實是行業的領袖人物。

在美國家喻戶曉的拉里·金是其會員,小甜甜布蘭妮·斯皮爾斯、皮爾斯·希爾頓、賽門·卡爾都加入了人體冷凍計劃;像工商業的精英,例如支付服務PayPal的創始人、個人資產高達20億美元的彼得·泰爾,美國最高薪的女CEO羅斯布·萊特也加入了人體冷凍計劃。

在公開的報導中,比特幣先驅、美國人哈爾·芬尼去世後,選擇去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冷凍。

今年4月,有媒體報導稱,兩歲的泰國女童瑪瑟琳因腦瘤去世,但家人選擇將她的遺體交由阿爾科冷凍起來。這是年齡最小的低溫冷凍遺體案例。

人體冷凍,究竟是古代神話的繼續,還是像其鼓吹者自稱的那樣,是“科學的先行者”,也許,在那些冷凍器的蓋子打開之前,這種爭論還會永遠地進行下去。

換作是你們,願意冷凍遺體等待復活嗎?小編不願意,因為就算復活了,所愛的人也走了,那還有什麼意義呢?
分享出去,一起討論這個議題吧!

{DM_NextToContent}
{DM_AfterContent}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

{DM_Body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