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用戀愛的心情去結婚!交往時沒經歷過的「7件事」,安穩走過才有美好婚姻!
 
		                            
		                        現在的你想結婚了嗎?還是已婚了呢?
 不管如何很多人都沒有認清婚姻的面貌,
 就打算從男女朋友踏向夫妻的階段,
 但是戀愛跟婚姻是有區別的,
 這個區別就是理想與現實的區別。
很多人沉醉在理想的美好裡,
 當回到現實中才發現並不是自己想的那樣,
 於是就有一種「被欺騙」、被打擊的失落和沮喪,
 心理上比較難以接受。
兩個人戀愛,是一個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
 從喜歡到習慣的過程,從激情到平淡的過程。
 所以呢,一開始的心旌搖曳朝思夢想,
 到後來也會變得激情不再興味索然。
綜合心理學家與婚姻、家庭治療師的專業建議,
 情侶結婚前,最好一同走過7種經驗!
 建立一個有堅實基礎的婚姻關係,
 並不是能在一眼瞬間內完成的事。
 伴侶一定要一起體驗過特定經驗,
 才能真正的、更深入的理解對方。
婚姻與家庭治療師惠特史東(Becky Whetstone)
 告訴《哈芬登郵報》:
 「我們透過交往並長期與對方相處,
  去發現對方是不是對的人,
  但說相處的時間重要,
  不如說是那些共有的經歷,
  讓彼此一點一滴的產生連結。」
 「這些連結,足以讓夫妻倆一同走過幸福與艱難的時光,」
 惠特史東說。
 因此,理想上,結婚前伴侶們應該一起經歷哪些事呢?
 統整婚姻專家們的意見,可以分成7點:
一、一起開展一段長程旅行
 美國心理學家史考特(Spencer Scott)說:
 「不管是一段公路之旅,或是一趟東南亞的背包客之旅,
  你一定要看看和對方一起探尋新奇經驗,是什麼樣的感受。
  他可靠嗎?他如何面對麻煩事?
  比方說,面對語言不通的人他會怎麼做?
  突然爆胎了,他會不會翻臉鬧脾氣?」
「旅行可以看出一個人能否從容面對挑戰,
  還是會變了個人似的大發脾氣,
  怨天尤人,甚至是砸東西。
  人生的麻煩事,不會少於一趟旅行。」史考特說。
 如果想和這個人攜手一輩子,
 有些事真的可以在旅程中看仔細。
二、你們一定要大吵過
 婚姻與家庭治療師、《Dancing with Fire》一書作者
 阿摩迪歐(John Amodeo)說:
 「你們有沒有辦法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談事情?
  你們能否在不互吼、攻擊、責罵之下溝通?
  即使真的說了傷人、過分、情緒化的話語,
  是否至少能意識到自己正在這麼做,
  然後深呼吸、退一步、整理好情緒再溝通?」
阿摩迪歐說,沒有伴侶不吵架,
 但重要的是,
 你們是不是總能達成一個彼此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解決歧異和衝突。
 如果交往時,就無法處理衝突,
 又如何能面對婚後生活里的坑坑疤疤。
三、和伴侶深談你的童年和家庭歷史吧
 惠特史東說:
 「理解你的伴侶是什麼樣的人,
  以及他們的家庭觀念。
  花時間理解彼此的過去、認識對方的家庭,
  他們喜歡什麼,又不喜歡什麼?
  他們是開放的,還是保守的?」
此外,這時候也是媽寶現形的好時機。
 想想如果另一半每句話都用「可是我媽說……」開頭,
 你以後的日子會是怎麼樣?
四、設立一個共同預算,然後一起遵守
 簡單的說,就是要確認你們用錢的觀念是否一致。
 美國心理學家史考特說:
 「財務問題永遠是夫妻吵架的首要原因。
  在做出承諾前,要釐清你們可否就預算分配達成共識」。
 比方說,多少錢要當作旅遊基金,
 多少收入要存作房產基金等。
五、一定要經過大風大浪
 這不是在唱衰,意氣風發時誰不是光采耀人,
 但能從谷底低潮爬起來更是難能可貴,
 像是走出失業陰霾、安然度過壓力、
 從巨大的失敗中站起來等等。
婚姻和家庭治療師麥爾斯(Sheri Meyers)說:
 「人生順遂時,兩人當然可以愛得甜蜜。
  不過,行過打雷閃電和荊棘叢林
  才能發現一段感情是否經得起考驗。」
太多時候,當不如意的事情發生,
 感情一碰就碎。
 就像一艘外表華麗宏偉,卻是粗製濫造的船艇,
 只能行走在風景優美的湖泊上,
 一遇浪濤便如摧枯拉朽。
不要怕婚前的風浪,
 有風浪才會知道那個人會放開你的手,
 還是把你抓得更牢。
六、參加伴侶咨商
 不一定要在感情出問題時,才找咨商。
 婚姻與家庭治療師惠特史東說,
 「情侶們可以騰出時間,
  找真正了解伴侶溝通的專家聊聊。
  這麼做的重點在於,
  讓感情雙方學習如何用尊重、
  不傷感情的方式傳達與接收訊息。」
 這聽起來或許很簡單,但一點也不!
 特別是感情里其中一方特別敏感的時候。
七、同居吧!
 婚姻和家庭治療師瑞松(Moshe Ratson)則認為:
 「結婚前,兩人一定要找出住在一起的方式,
  兩個人怎麼樣可以相看兩不厭的生活在一個屋檐下。
  因為不這麼做,你可能根本不知道對方作某些事,
  其實會惹到你,或者破壞你原本的生活秩序。」
「也只有住在一起,
  你才能意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懂得家務的分配和責任。」
瑞松說,很新奇的是,
 同居不但會讓你了解對方,也可以更了解自己。
 你會被逼著遵守一些有形或無形的「界線」,
 你發覺某些時候不能再任性妄為。
 但你也會發現,
 有人順便幫你倒了杯飲料、烤了片麵包,
 你可能更懂得營造生活情趣,
 你會發現自己的成長。
 
								 
								 
								 
								 
								 
								 
								